新现传染病病原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1)实验方案设计思路:传统病毒学实体实验课受生物安全、标本来源、实验成本等客观条件限制难以系统开展,本项目组以我国科学家在2009年首次发现的新现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为对象,研发了“新现传染病病原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感染模型建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项目分为:案例、理论、操作、拓展、思政和评价六个模块,以虚拟形式,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防护后进入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开展针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的虚拟实验,包括细胞水平的病毒滴度测定,动物水平的病毒模型制备。让学生无风险反复沉浸式学习与演练生物安全级别较高的各种病毒学操作,拓展病毒学实验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提升病毒学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基础-临床-科研渗透,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理论-实践-创新全面提高。项目的建设,还将有助于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并助力卓越医师培养,推进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培养。

(2)教学方法创新:基于案例教学,虚实结合,实验设计既弥补了传统病毒学实体实验课受客观条件限制难以系统开展的缺点,又让学生在虚拟实验过程中代入性思考面对新的病原体,如何进行安全防护、分离获得后如何定量,以及如何研究新现病毒致病性、防治新病毒,既体现了早临床、早科研,又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开阔学生视野。

(3)评价体系创新:项目采用综合性考核评价分析系统,从临床医德问答、实验操作考核、数据分析报告到理论知识测试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及时反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并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4)对传统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本项目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为建设主体,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在传统病原生物学教学的基础上,将实体实验、虚拟实验有机结合,并导入临床案例教学、科研案例教学,并适时融入相关交叉学科知识点,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学习思考新的病原体的分离鉴定方法与研究病毒致病性的基本方法,拓展教学内容。